還記得那片天空

書摘      

      有沒有死後的世界?威爾.諾斯認為有!

  只要他努力不斷地寫信給妹妹,他相信她,已離開人世的她,肯定會再回來,總有一天。

  一場車禍後,他和小妹薇妮都死了。威爾記得他看到薇妮飛在他前面,朝向一個金色的光飛去。他幾乎要跟著她去了,直到他想起父母,然後被拉回生命裡。

  重回現實生活的威爾感到非常難過,因為他認為薇妮的死是他的錯,造成父母悲傷,似乎他們再也無法重回快樂的模樣。但他也氣薇妮丟下他們。威爾心想,或許談談他的瀕死經驗,也許可以安慰他的父母,幫助他治療家人。但是卻沒人肯聽他說。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健康關係的條件:

1.勇於接受照顧,但不是索求照顧

2.勇於信任與依靠,但不是賴、綁、黏

3.樂於分享與付出,但不是交易與計算

4.樂於提升自我,而不是拒絕成長

5.以愛維繫關係,而不是以罪惡感維繫關係

6.尊重感受想法,而不是剝奪與忽略感受想法

7.共同創造兩人要的關係,而不是任由一方控制決定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1770830429b.jpg  究竟出版社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8404


推薦序

讓人真誠靠近的一道暖流
蘇絢慧(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IMG_0545.jpg    

 

胃痛了將近一個月,連看病都沒時間,必須在夜診1030分看醫師,醫師說:下班囉?

 

我點頭。

 

他說,真好。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ap_F23_20100414033215570.jpg  

 

教會有一個約五歲的小女孩,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台灣人,她所受的教育是西方方式的。有清楚的界限,可以表達自我的需求,同時尊重他人。

 

有一天,她在教會遇見我的二表哥,二表哥在教會和孩子們的關係很好,他很懂陪孩子玩,所以這個小女孩一見到我二表哥,非常開心的跑到他面前,問他說:「我們來玩,好不好?」

 

我的二表哥因為擔任執事的工作,必須要開教會的長執會而無法抽身,所以二表哥回答:「我很想陪妳玩,但不行耶!因為我要去開會,等開完會看可不可以陪妳玩,好不好?」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IMG_0543.jpg  

      面臨配偶的過世,我們的靈魂就像被攪拌後,充滿各種複雜的心情,你可能感受到哀傷、恐懼、生氣、自責、哭泣、絕望、無助、對任何事物再也提不起興趣…等。他/她的離去,將我們的生活全部都搗亂了。

      這場哀傷的心理戰,誰都無法預估會持續多久,但我們可以透過悲傷情緒支持團體,在帶領者及成員們的陪伴過程中,療癒自己,盡情地抒發失落心情,減緩因喪偶事件所造成的情緒傷害。也許會有那麼一天,「悲傷」會緩和下來,我們的生活會有新的改變與希望… 

活動內容:

次序

日期

團體單元

課程地點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34481299099582500.jpg  

 

是偶然,也是巧合;卻又似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

 

正在帶一個喪成年子女父母的情緒支持團體,第一次團體結束的隔一天,我收到了一本,由【校園】出版社編輯寄贈給我的《孩子,你忘了說再見》第二版。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33602053508

 

不禁為神的供應與照顧感到感謝,神深知團體的需要,也深知帶領者-我的需要。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IMG_0767.jpg    

                                                                                                                                                   (Grace/攝)

感謝神又賜我一年的生命,體驗生命的滋味,與學習成為完整的人的功課。

回顧這一年來,生命有許多開展與嘗試,還有許多新的學習與體驗。也感謝生命有許多的特殊機緣與許多人相遇。

不論是相遇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是更長的一些時日,在相遇的過程為彼此生命帶來的課題與激盪,都是我真實的體會與經歷。

許多的巧合,像是特別精心安排過的在我生命中發生,有些時候,好像已經遺忘的,已經過去的,已經雲淡風清的,又會在一場特別的情境中,再度讓我回看、停留、思索、體驗與收拾。

我深知,成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並非容易,然而這仍是我活存在這世上,希冀自己如實完成的人生路。

人,以半輩子的時間失去自己,然後以半輩子的時間找回自己;人,以半輩子的時間把不喜歡的自己丟進垃圾袋,再以半輩子的時間,從垃圾袋一塊一塊的把自己撿回來。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