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的小奇蹟》推薦序
心靈房間裡的微小奇蹟 ◎ 蘇絢慧(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對茱蒂絲而言,她的世界有著同學的霸凌、從出生便失去母親的哀傷、自覺爸爸並不愛她等黑暗,籠罩著她十歲的人生。她承受著無比的沉痛,無可被救贖,也看不見任何幫助與憐憫,只能在小小的房間裡,透過雙手所創作的「榮耀之地」,感受她僅存的開心,舒緩她無以迴避的憂愁與恐懼,享受那奇妙的創造力量。在這裡,她能打造任何聖經所說的創造物,無論那是光,是黑暗,還是太陽、月亮、星球,或雲朵與風。
但現實中,似乎不論是老師、爸爸或任何大人,都無法理解她的生命正經驗著說不出的沉重與哀傷。爸爸無法理解她、注視她,更難以向她靠近,只是不斷告訴茱蒂絲,她不該幻想、不該褻瀆神、不該以為自己真有什麼神奇的力量。爸爸並不欣賞、也不讚美與肯定茱蒂絲所感受到的──原來在她人生的黑暗與困難之中,神是與她同在的。
我們生命裡有許多事,你一點兒也不需要以信心去確認、去堅信。就像地球是圓的;就像你知道夜晚過後太陽會升起,黎明會到來,這些都不需要以信心去相信,因為科學向你證明了世界的運作方式。
但是,生命裡也有許多事,你沒有辦法確信,因此必須以一個非常微小、小到有如一粒芥菜種的信心,試著讓自己去相信,讓這微小的信心可以生長、茁壯,成為一棵非常有力量的大樹(如聖經記載: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馬太13:31~32》)。
就像是,你有沒有那樣的信心去相信爸爸、媽媽是愛你的;你有沒有信心去相信你的苦難和眼前的黑暗,會有結束的一天,而你的明天會一切不同;相信你心中盼望的好事會出現,讓你不再痛苦,而那些困境、逆境,都可以真正的平息、釋放。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零雜物》推薦序

捨去雜物,獲得生命的完整空間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突然失去摯愛後,往往身旁的人不知道如何安慰,往往當事人不知道如何尋求協助。無論在哪個位置,都是讓人無助、慌張、焦慮與疑惑。
本團體以【我還沒準備說再見】一書作為引導,帶領團體學員一同走過認識失落、喪慟與療癒的歷程,並在心理師提供導讀及諮詢的過程,讓團體學員有一完整與深入的探討、探索,與自我啟發。
不論您是當事人,或是陪伴者,此團體都可成為您學習面對失落,認識悲傷相處之道的窗口。
學員請自備書籍:【我還沒準備說再見】,橡樹林文化,2012年2月出版。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書序 最困難的第一年
即使,我們非常希望人生可以一直擁有幸福、平安與快樂,但殘酷的是,人生仍有各種層面的失去,在我們不經意時,驟然出現。這些失落的發生,讓人的內心感受到強烈的情緒衝擊,失控、無助、無力、震驚、憤怒,還有無法終結的心痛與哀傷。
任何的失落,都意謂著「改變」的發生。改變了穩定生活的一切,也改變了讓人感到安心的環境與身份。這非預期的改變,帶來一波波的陌生,與一波波的挫折,或者,一波波的需要去適應、去學習的情境。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7451#recman

推薦序
重新擁回失序的自己∕蘇絢慧
收到《寫給我的生活的信》一書的書稿時,我先看了書介,隨即展開閱讀,然後,很快的,我就決定要為本書作推薦。我相信這一切不是偶然,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我已自覺走在「耗竭」〈burnout〉邊緣好一段時日了。無數次我納悶是不是我必須倒下,得到醫矚,有了權利住進一間被隔離的病房時,我才能被允許(或者我自己才能允許)我可以停止下來,靜止下來,不需要再掛心著任何事,也不需要再履行著任何計畫,更不需要再馬不停蹄的奔走與轉換角色以迎合各種需要?
我的生命有著無數的工作計畫,無數被預約的行程,還有許多被預約好的諮商門診。我喜歡這些事,也樂愛自己的工作,但曾幾何時,我像被時間的潮流推著走、推著走,卻在不知不覺中不再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失去了與自己的心連結的時間,甚至失去了品嚐「活著」的滋味是什麼。剩下的感受,是有如作者美瑞安.梅克爾的許多經驗:頭暈、無限的疲倦、許多的影像與想法在腦中氾濫而無法專注傾聽,甚至無法再靜止下來好好閱讀與感受。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生命河喪親家庭關懷協會--2012年度培訓課程
關懷培訓--第一階段:悲傷陪伴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生命及早知道會更好的22件事
早知道這些,
你就可以更愛對了人,
更做對了反應。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