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愛,是恐懼的最佳療癒力量 蘇絢慧
我有幸先睹為快大衛.里秋博士的最新中文版作品《當愛遇見恐懼》。閱讀里秋博士的書(台灣已出版了幾本),向來都是我與心靈對話、面對陰影與檢視傷痛的最佳指引與陪伴。
此本書,一開始便指出了人的生活中,「恐懼」幾乎是如影隨形的存在著。而我們做的許多選擇、許多反應,更是基於恐懼的驅動而做出的。無意識中,我們被恐懼綁架,被恐懼控制,也被恐懼影響著,卻無能為力,有時甚至無法自覺。
若活在一個恐懼的世界,對我們而言,這世界會盡是傷害與危險。因此,我們必須時時刻刻的防衛;時時刻刻的猜測他人是否話中有話;時時刻刻的謹防他人在背後的嘲笑;時時刻刻的恐嚇自己不要觸怒他人;時時刻刻的糾正自己不要惹人非議;時時刻刻的要自己謹守戒律與規則!
恐懼常常是鋪天蓋地而來,沒有一刻能讓人安心與放鬆,好似隨時都有人在攻擊與批評,隨時都有人惱怒與準備施以懲罰,隨時都有人羞辱與嘲笑。
即使,外在的威脅讓人感到防不勝防、精疲力竭,然而最大的威脅是──那令人恐懼的聲音始終在你的心中,從來沒有一秒停歇或消失,那才是最大的折磨與糾纏。而這些恐懼,幻化為無法計量的害怕;害怕與人靠近,也害怕獨處;害怕失去,也害怕擁有;害怕被認識,也害怕不被認識;害怕接收,也害怕付出;害怕改變,也害怕不變;害怕前進,也害怕停頓;害怕被拋棄,也害怕被吞噬……
我們活在一個充滿拉扯與矛盾對立的衝突中無法解脫。這些衝突不僅存在於我們和外在之間,也存在於我們內心的小世界。
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原本要建立的功能性自我受損與受破壞,以至於自我呈現為一種神經質的狀態。神經質的自我乃來自於過去童年時期的我們,因為遭遇到驚嚇、恐嚇、威脅、批判,甚至暴力,使我們的生命無法隨著成長歷程而成熟與茁壯,反而停留在那個受到驚嚇、威脅與恐嚇暴力的經驗中,遲遲無法被釋放。
也就是說,受傷的童年早期記憶會自動化地形成我們對人世(包括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設定,像是:這世界是充滿危險的,別人都是會批評我的,我是一無是處的。或是:這世界是冷酷競爭的,別人都是壓迫者與侵略者,我是無助可憐的。這些因為早期生命經驗而累積形成的「設定」,若沒有處理與改變,便會反複讓我們無法自拔地被「恐懼」的情緒風暴席捲,處在完全無助與遭受這些情緒攻擊的狀態。
因此,自保的第一步是,正視恐懼,瞭解恐懼的機制。人人都有恐懼,但每個人形成恐懼反應的路徑並不相同,會有所恐懼的因素也不同,只有對自己的恐懼感受有足夠的體察與瞭解,才能讓自己辨識哪些情境容易促發恐懼,這些情境又是如何的被解讀、被認知,以至於恐懼總是來得又快又猛,並且失控。
唯有我們願意為自己擔負起照顧生命的責任,並且願意學習肯定自我的存在與權利,我們才能還給自己力量。關於這部分的學習與練習,書裡給了我們清楚的方向與習題。
而生命的各種課題,最終我們要能經歷冒險,離開我們自認為的安逸舒適(一種神經質恐懼所設定的合理化安全需求),願意朝向真實的體驗邁進,而不是停在被誇大的危險想像中。在真實歷練中,我們感知新的經驗,習得新的處理方式,並且穿越恐懼的迷障,接觸真實人我與世界。
這一切的冒險與探索,之所以我們願意、有勇氣,乃來自於靈性的力量──愛與慈悲。有愛與慈悲的力量,恐懼也就有了安定的承接與陪伴。事實上,愛與慈悲是人類最美好的恩典,它們是溫柔又強大的力量,讓苦難與傷痛有了觸摸,也有了安息的依靠。
要單靠意志與訓練去克服恐懼,或許仍有效果,但那效果都不及一個內在有愛與慈悲力量的人所經驗到的自由與開展。大衛.里秋博士的這本書讓我們瞭解透過心理與靈性的整合,我們能以一個完整生命的存在,來重新體認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並超越個體的有限性,與更宏大的力量連結。如果,您渴慕這樣的自由與開展,也渴慕生命對世界與宇宙的全然信任,推薦您與這本書相遇,與愛相遇。
(本文作者為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
本書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里秋(David Richo)
資深心理治療師、教師、工作坊帶領者與作家。他以婚姻、家庭與兒童諮商見長,非常強調心理及靈性的重要。除了從事心理治療外,也在加州聖塔巴巴拉和舊金山帶領避靜團體。目前在全美各地的依沙蘭靈修中心(Esalen institute)、靈磐避靜中心(Spirit Rock Retreat Center)、聖塔巴巴拉市立大學成人教育中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等處授課,並常在英美各地舉辦工作坊。
他把榮格、佛洛依德、超個人學派的觀點巧妙融入專業實務中,亦常在作品中引用文學與詩歌,激起讀者的共鳴並從中獲得啟發。他著有多本探討心靈的作品,包括《回歸真我》、《與過去和好》、《以愛之名,我願意》……等等。
譯者簡介
曾育慧(翻譯)
現為專職譯者。
張宏秀(翻譯、審訂)
德州女子大學家族治療研究所兼任教授,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師學會認證督導,身兼心理治療師、督導、教師、工作坊帶領者等身分。肯定心理及靈性的互惠,二十年來在婚姻家庭諮詢、創傷治療、身心症與耗竭療癒中納入靈性議題,以增加生命轉化的資源。對心靈治癒與整合有三十年的個人經驗,也帶領靈性整合工作坊及團體。
【專家好評】
我完全同意作者主張「對待恐懼,需要做心理成長與靈性成長這兩項功課」,本書開出的「功課」不但是關鍵,更是我所讀過最實用的「自我肯定」技巧訓練守則。讀者若能反覆練習、再三體會,便能充分關注、接納、欣賞身邊的人,並容許對方做自己,從而建立「成人對成人」的健康關係。──吳佳璇,精神科醫師、金鼎獎得獎作家
里秋博士以其心理與靈性整合的一貫風格及實例,帶領讀者循序地反思並整理恐懼經驗,協助讀者從恐懼的瞭解、聆聽與接納、克服、進而在靈修中放下對恐懼的控制心態,並以慈悲待之,讓恐懼成為靈性轉化的助力!──張宏秀,心理治療師及婚姻家族治療督導
人人都有恐懼,但每個人形成恐懼反應的路徑並不相同,會有所恐懼的因素也不同,只有對自己的恐懼感受有足夠的體察與瞭解,才能讓自己辨識哪些情境容易促發恐懼;唯有我們願意為自己擔負起照顧生命的責任,並且願意學習肯定自我的存在與權利,我們才能把力量還給自己。──蘇絢慧,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8837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