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P900433055.JPG  

 

你生病的經驗如何?

 

我生病的經驗始終不好,小時,若是生病感冒,常是一連串指責:不蓋棉被、不多穿衣服、不注意自己….才會感冒。然後,感受到照顧者不耐煩的苛責說:生病,很麻煩,知不知道?

 

很小的時候,就感覺到,生病,是一個惹人厭的事,我從來不會幻想,自己生了病,可以高枕無憂的被照顧、被呵護、被關心。電視劇裡那種女主角被悉心照料的戲,對我而言,可能是需要阿拉丁神燈來幫我實現的願望。

 

我對病的經驗不好,感覺當然也不好。病的時候,常感覺自己是無助,無力的。我從來不會認為生了病,可以換來人們的關心。

 

或許因為如此,我很少願意向人提起我生病的事,總覺得生病,會遭來人們「苛責」的眼光,好似:妳怎麼沒有把自己照顧好?妳哪裡出問題了?

 

寧可一個人痛不欲生,也不想求人來陪我。

 

要命的尊嚴作祟。

 

等到這幾年,瞭解了身體與心理的關係,多了一種眼光來看生病這件事。『疾病的希望』(心靈工坊出版),裡頭說到:「疾病是一種人類的狀況,指明病人在意識層面失去了次序與和諧。」

 

生病,不只是我們成為了一個病人,還有我們的靈魂生病了。我們喪失內在的精神平衡,症狀告訴我們,我們失去了某件東西,或遺漏了某件東西,那是你在潛意識中忽略掉的。

 

於是,症狀便是來替代那件失去的東西。

 

我失去了說出真相的勇氣,可能因此喉嚨沙啞,隱隱作痛。

 

我失去了獨立的勇氣,我可能因此背挺不起來。

 

我失去了行動的自由,我可能因此四肢僵硬疼痛。

 

因為有「失」,才會有「得」。

 

『疾病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使我們變得完整。』(疾病的希望,心靈工坊)

 

症狀是老師,幫助我們探索自己缺乏什麼,進而克服。它教導我們為自己的意識和成長負起責任。

 

生病,使我們有大量的時間與自己相處,探索自己,瞭解自己。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失去了什麼,使我們感覺不完整,而讓症狀出現,替補讓我們以為我們還是完整的。

 

  

我自己的病常來自胃,胃是人體負責消化的,胃接受一切,然後消化。它象徵了開放、順從與接收。

 

『疾病的希望』中說到,胃部出現症狀的人,來自於無法調適激怒他們的事,或是自己有攻擊衝動時,他們無法找到平衡,無法有意識的阻斷繼續接收。胃病患者是不願意進入衝突的人,會不自覺的希望沒有衝突的童年。(我想起童年開始,我就胃痛了)

 

吞進了太多不想要的感受,沒有選擇性的接收,都是造成胃負擔的原因。

 

而要拒絕接收,便需要攻擊,攻擊,恐怕也是胃部疾患的人害怕的事。

 

我想起曾經某一次經驗,下了演講,被一個近50歲的媽媽拉住不斷的告訴我他的兒子的事,我嘗試給點小建議後想離開。但這媽媽無意終止,不斷的重複數落孩子不中用,都大一了還是不懂人情世故,還是像個小孩子,以後怎麼靠他…..之類的。

 

聽了她重複訴說的我,加上剛演講結束,覺得很疲累,我說還是問問孩子想不想到機構和我談(我打定主意,孩子不會來,因為孩子恐怕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需要幫助)。那位媽媽說:去和妳談,要不要我跟著去?

 

我說:他大一了,如果他想來,他自己來就好。

 

媽媽說:我怕他找不到,我怕他走錯地方,我怕他搞丟東西。

 

我說:他大一,快19歲了,可以自己找到地方的。妳一手拉著他,想保護他,一手又推開他說:你怎麼不長大?妳這樣又拉又推,是無法讓他學習怎麼好好獨立的!

 

媽媽繼續無止盡的埋怨,為什麼這個孩子不像別人的孩子主動、積極,和人際關係多點交流,為什麼讓她這麼放不下心,為什麼不會長大。

 

我聽得頭不禁痛起來。想告辭。我說:我無法在這片刻的簡短訊息瞭解妳兒子的狀況,所以說到這兒就好了。

 

媽媽繼續說著孩子的不成才,不像人家的孩子優秀,總是回家跟她說想做什麼,要媽媽陪著去。

 

媽媽說:他這麼沒有用,我以後怎麼靠他?

 

我真的沒有辦法在身心極度疲累狀態中又聽這麼多的內容,這非我本意,也非我的職責。但一時被困在「應該耐心、愛心、熱心」的要命的助人角色中的我,竟然一時間脫不了身。

 

好不容易告別她的我,開始頻頻做噁,反胃的厲害,胃汁不斷逆流,難受至極。

 

那時,我也明白了自己沒有盡到責任為自己拒絕不想要東西進來。我也明白這樣的消耗,並沒有真的幫到人什麼,只是,為自己增加了負荷。

 

我不去責怪別人為什麼要丟那麼多東西過來,因為我不能控制他人的行為。

我要問的是為何我要吞進這麼多東西?又為何我不能拒絕接受這些東西?怕衝突?怕損害形像與職志?怕傷害人?怕顯得自己不是好人?怕看見別人失望或憤怒的表情?

 

這議題在一連串事件的引發下,越來越大,終於從我的潛意識層提升到意識層來了。當到意識層來了,我也知道,這需要處理與疏通了,不能只是又讓它溜過,或是吞幾顆藥丸就以為暫時沒事了。

 

這或許,就是生病的意義與希望吧!是能漸漸的通向「完整」,真實的疏通與整合,而不是再靠胃為我承擔這些過多也傷害我的負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