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係花園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exels-photo-25349.jpg
《過年,為何是人際的折磨?》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總監)

現代人的過年,年節團聚的氣氛少了,但人際的壓力和尷尬卻多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歡天喜地的年假,卻成了人人心中預期的恐怖災難?一想到一定要跟誰碰面,跟誰同桌,跟誰互動,煩心焦慮的感覺,卻不可抑制的浮上心頭?

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形態的轉變,許多人際交往的方式,大都倚賴通訊軟體,雖然好似保持聯絡,但其實聯絡的品質和互動方式,都是片面和有距離的。加上沒有聲音表情,不能接觸到情緒感受的情況下,這樣的人際互動,可說是單方向的,容易各說各話,各自解讀,並沒有實質連結的情感累積。

加上,生活上的距離,及忙碌的作息,即使是家人朋友,也越來越少相聚的時間,平常沒有情感交集,鮮少有共同主題的談話,也相互不知道彼此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就算是過年要聚聚,不論是自願或非自願的,多少都會面臨無話可說,或不知道從何開始聊起的尷尬處境。

這種時候,大致上就可以看出兩類很不同的反應,一類的反應是「沒話找話說,東問西問,打破沈默」,另一類是「多說多錯,乾脆沈默,保持距離」。而如果這兩種完全不同反應的人,剛好遇見彼此,又無法察覺及思考對方的狀態和需求,就可能一邊覺得熱臉貼屁股,另一邊覺得被打破砂鍋問到底,好討厭被侵犯的感覺。

華人的人際關係,最大的困難就是很難「換位思考」,我們都習於站在自己的本位中心,用自己最習慣的人際模式去展現,要求他人配合。但偏偏,人際關係裡,最重要的是彼此可以相互尊重,並且在關係裡,找到合宜的距離及舒適的互動方式。

文章標籤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謝你曾經為我生命帶來的一切。
                                   謝謝我自己,選擇在這裡放手,繼續前進。

 

getImage (1).jpg
  

                      ●12種偽愛關係檢測,認清不愛你的人。
                 ●12項離愛醒悟練習,學會好好分手。
                 ●12步為愛深層療癒,迎接心的重生。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nset-landscape-1082088_960_720.jpg

你有沒有遇過一種人,他一開口,總以數落自己的缺點開始。話語內容裡,也盡是批評自己笨,不會這、不會那。總不乏告訴你,他做錯過很多事,搞砸過很多情況。

 

這種表達自己的習慣,隱藏著渴望被安慰、被支持、被鼓勵的需求。透過表露自己的缺點及糟糕,期待獲得的是他人的肯定及安慰。最常見的是,是期待聽到一句:「不會啊!我覺得你很棒(很好)。」

 

但弔詭的是,他內心對自己的觀感看法,並不會因為他人的一兩句「不會啊!我覺得你很棒(很好)」,就改觀或翻轉,下一次,下下次,他還是會一樣的一如往常,以自己是很不好、很多缺點、很糟糕的語句開頭,表露自己。

 

這種弔詭複雜的心理狀況,可能來自過去很長的時間,他都活在被否定的生活環境中,這些否定當然讓他感覺痛苦,也讓他受傷。但為了生存下來,他讓自己必須去認同這些對自己的批評,也以為認同了這些對自己的批評,他內在的痛苦及受傷,就不會這麼劇烈,也不會強烈的憤怒及排拒如此批評他、否定他的人。於是,他強迫自己認同,接受這些批評,把這些批評視為指教,為了讓自己更好,為了讓自己被人滿意,於是他要自己將這些批評及指教,視為自己改變及進步的方向。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oung-girl-531252_960_720.jpg

習慣在依賴的關係中被豢養的人,進入親密關係,要如何真正經驗平等而相互尊重的愛呢?

 

就如安東尼‧聖修伯里所著《小王子》一書中的玫瑰,依賴小王子的呵護和保護,幾乎將自己生命全部都交給小王子。依賴著小王子的愛戀及給予,恣意的在關係中享受這份豢養。

 

這種依賴的關係雖然甜蜜,卻也是負擔,長期下來,更是精神上的折磨。玫瑰處於依賴的位置,從來沒有真正的瞭解或關切小王子需要什麼,即便這份關係曾在他們之間,留下深刻的濃情蜜意,也確實吸引小王子全心投入的關注玫瑰。但這樣依賴的關係,是單一方的汲取,長久下來必然會走到失衡的一刻;當有一天,小王子發現自己世界的狹隘及空乏時。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0431196.jpg

 

對愛的失望,往往讓我們形成心靈的傷口,而一次一次的受傷,則讓我們形成強大的防衛機制,去迴避再經驗可能受傷的感受。

 

這就像是一肢腳跨在關係裡面,另一肢腳總是不自覺的往關係外跑,讓個體產生分裂的痛苦,掙扎,及不和諧。若我們的內在運作難以和諧,我們在關係中的互動行為,又怎麼可能是和諧的?

 

所以,總在關係中,進退進退。而這樣的進退,並非來自和諧狀態的彈性移動;可以在關係中,相處協調,又可以在離開關係後,回到完整個體的獨立狀態。這樣的進退,其實是混亂的不斷碰撞。兩肢腳都各有驅力,想進入關係和想逃出關係,同樣激烈和衝動。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0427831.jpg

心理學的鼻祖之一榮格(Carl Gustav Jung)曾說:「一切都沒有比毫無生命氣息的父母,對周遭環境,特別是對自己孩子的心理,還要造成更大的影響了。」而我要說,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愛的父母親,對社會、對周遭、對孩子的心理及人際的影響,也是巨大得難以數算。

 

即使在幼年時,難以感受到父母親的愛的孩子,在成長歷程,透過自己努力、用心的學習愛、感受愛、信任愛,他所要付出的努力及代價,絕對是不小的,無法向外界充分說明。

 

如果想憑空、不費吹灰之力就相信愛,不想付出任何心力及代價,也從不設法由內在療癒傷痛,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心圖文.jpg 

愛自己,沒有條件,

我們才能有了無條件的自尊。

無論身邊有沒有一個人,反覆的說愛我,

我也不因此把「愛自己」的態度改變。

不把自己放在乞討的位置,

總覺得自己卑微的在乞求愛,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v107_back (1)

自序

看見關係中帶著傷的「我們」

  當我是小孩時,我的父母長年的缺席,讓我難以用「一個小孩」的身分與角色被疼愛、被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活得戰戰兢兢,害怕一不注意或一不留神,周圍照顧者就會像強大的巨人一般,毫不心軟的對我痛打一頓、痛罵一番,或是擔憂會再度遭遇被遺棄的可能。

  因此我很懂得看臉色,很懂得分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強迫自己要學會許多不同家庭、不同大人的規則,如此只是為了能夠平安活下去。

  在那些還弄不懂人生是怎麼一回事的年紀,我學會的是競爭、較量、比較與佔有。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關係的條件:

1.勇於接受照顧,但不是索求照顧

2.勇於信任與依靠,但不是賴、綁、黏

3.樂於分享與付出,但不是交易與計算

4.樂於提升自我,而不是拒絕成長

5.以愛維繫關係,而不是以罪惡感維繫關係

6.尊重感受想法,而不是剝奪與忽略感受想法

7.共同創造兩人要的關係,而不是任由一方控制決定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ap_F23_20100414033215570.jpg  

 

教會有一個約五歲的小女孩,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台灣人,她所受的教育是西方方式的。有清楚的界限,可以表達自我的需求,同時尊重他人。

 

有一天,她在教會遇見我的二表哥,二表哥在教會和孩子們的關係很好,他很懂陪孩子玩,所以這個小女孩一見到我二表哥,非常開心的跑到他面前,問他說:「我們來玩,好不好?」

 

我的二表哥因為擔任執事的工作,必須要開教會的長執會而無法抽身,所以二表哥回答:「我很想陪妳玩,但不行耶!因為我要去開會,等開完會看可不可以陪妳玩,好不好?」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ap_F23_20100414033211646.jpg 

 

有一天,在電話中和好友聊了一陣,好友突然跟我說:「妳真好,聽我說這麼多,陪我這麼久」。

 

我回答:「不,我沒有好,聽妳說,或陪伴妳不是因為我是好人,而是因為此刻的我想要聽妳說,陪伴妳」。

 

她說:「為什麼這麼說?」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7) 人氣()

ap_F23_20100414033214224.jpg 

 

人,在關係中,往往想從對方眼中看見自己的價值。卻又常常在對方的眼中,因為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而失望,而憤怒,而受傷。

 

一個人無法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便會希求從他人的回應中獲得自己的價值所在。

 

「我為你做這麼多,你都沒感覺嗎?你怎麼沒有一樣對我這樣呢?」

「我付出這麼多,你怎麼都視為理所當然呢?怎麼都沒有感謝呢?」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