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481299099582500.jpg  

 

是偶然,也是巧合;卻又似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

 

正在帶一個喪成年子女父母的情緒支持團體,第一次團體結束的隔一天,我收到了一本,由【校園】出版社編輯寄贈給我的《孩子,你忘了說再見》第二版。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33602053508

 

不禁為神的供應與照顧感到感謝,神深知團體的需要,也深知帶領者-我的需要。

 

第二次團體,帶著這一本書,朗讀了其中兩篇,失去成年孩子的父母聽著聽著,流淚不止。

 

其中一篇名為「永遠不再」~

 

「永遠不再」,是如此錐心之痛,如今將如影隨形—永不再與我們同桌,永不再與我們旅遊,永不再與我們同樂,永不再與我們共泣,永不再上學前擁抱我們,永不再看他的兄弟姊妹結婚成家。餘下的人,只能過著沒有他的生活。只有等我們死了,才能終止他的死所帶給我們的痛苦。

 

一月,一年,五年….我還能忍受。可是這永遠,卻令我不堪。

 

一個夏日初晨,走到門外濡濕微芬裡,與喜悅之情油然而生的,是驚覺他永不再嗅此芬芳。

 

《孩子,你忘了說再見》是一位痛失愛子的父親所寫的。身為神學家的他,仍要面對來自生命最嚴酷的考驗。神為什麼讓一切發生,讓二十五歲的年輕生命罹難在深山裡?他痛嗎?他會遺憾還沒有完成的論文嗎?他會抱歉和弟弟的失約嗎?

 

神知道這樣的痛嗎?神知道死亡帶來絕望與意義的破滅嗎?神知道悲傷無以解脫嗎?

 

在團體中,失去孩子的媽媽對我說,二三十年的生活在一起,所有的重心就在他身上,他突然的不見了,沒了,回不來了,我的心也碎了,生命也沒有快樂了。

 

這一刻,我聽到,好愛好愛孩子的母親,內心的心碎與傷痛聲響。

 

而在台灣這樣經歷的書籍,太少。所幸,還有這一本《孩子,你忘了說再見》,將身為父母真實的悲慟表達出來,而不是規勸或自顧自的正向,而不帶同理心的見解。

 

九月底另有一家出版社將出版一位失去父親的四歲小女孩的日記。

 

這些經歷都活生生發生在我們周遭,發生在我們世界。悲傷的人,悲傷的故事,需要人們的聽見與看見。

 

你得要仔細的聽,用心的聽,靜靜的聽。


若你能聽,聽得見的話,你會發現,悲傷,其實是愛。悲傷有多重,愛就有多深;悲傷多令人心碎,就知道過去是多麼的珍貴。

 

失去孩子的父母的傷悲與傷痛,不是輕言兩語,幾句「你好一點了嗎」,就可以撫平與療傷的。當社會越不能理解、越不能容納與傾聽,他們的悲傷,就越孤寂、越心碎與越感傷。

 

在你真的想陪伴他們之前,請你必須知道,他們的孩子,沒有說再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