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樹.JPG     

    我們在世,常常渴望永恆,我們渴望愛情能永恆,渴望親情與友情永恆,希望小時候感受過的快樂與無憂無慮能永恆,我們還希望名聲、財富與健康也能永恆。看看多少人每當新的一年來臨,便迫不及待的許願希望能永保安康、永保財富地位。

    人為什麼要這麼熱烈的祈求永保愛、親情、友情、健康、快樂、財富與名聲地位呢?也許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都明白,這些總總要能永恆不變是多麼困難的事,有如天方夜譚般,因此,人才求神。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人對永恆的期盼多為強烈,人眷戀不變,眷戀屬於自己的東西(無論是人、是物還是生活)能永不消失,永不改變,永恆屬於自己。人何以這麼害怕消失、害怕變化,也許在人的內心,人害怕面對虛無;生命的虛無、人生的虛無。人害怕自己生命的存在是單薄的,是不足的,來去了一趟人生卻無法證明自己曾經活過。

    人在人生裡不斷追逐,希望擁有些什麼,好使我們感到恆久的滿足,恆久不會消失的價值感。我們不希望生命是短暫,虛無的,我們不想生命感受到一種空洞與無意義的感受。所以我們追逐愛情、追逐名聲地位、追逐有形看得見、足以證明自己不是虛空不是單薄的任何事物。我們以為這些有形,看得見的物體可以創造我們個體的實在,可以創造我們的恆久價直。

    但神早已告訴我們,有永恆價值的生命不在於到底我們在世上擁有了多少外在的、有形的,可以讓人看得見的財富或名聲權勢,而是一個領悟了真理,懂得愛、信心與勇氣的生命。

但人似乎很難真的明白,許多時候花了很多力氣所追求的其實只是短暫的事物,這些事物不僅短暫,也很容易消逝。在這些瞬間萬變(可能暫時擁有,又在下一刻突然的消失)的事物背後,隱藏的是能讓生命締造永恆價值的功課。但往往人看不到這些可以幫助生命真正獲得永恆價值的功課,而被外在短暫存在的事物困住,懊惱著自己是不是沒有控制好、掌握好,以致事物被改變了。

    我們甚至想控制神,常常要神給我們這,給我們那,以為自己只要有這、有那,那麼生命便可以完全、便能有長存的價值。但事實是,那些所要的常是那些不長存的事物。我們求關係要如自己的意、求身體不老不死、求兒孫高成就高地位、求事業順利發展、求物質生活豐富,求這些無可厚非,因為人都想要過有品質與受人敬重的生活,但問題在於,我們誤以為這些價值是恆久不改變的,以為只要努力不懈,加以掌控,那麼事物就能造著自己的意思進展,那麼自己就可以永遠藉著外在的這些擁有物,鞏固自己生命的重要價值。

    生命本來就不帶什麼來,當他離開時,也將不帶走什麼。人的一生建構生活其實只需要能溫飽能安居,然後在生活中學習面對人生每一時刻的挑戰,並將所領會的知識、道理豐富生命的所言所行。那些關於外在形象的包裝(無論衣著、車子、房子、首飾配件、出入高級場所),都只是帶來短暫的愉悅,以為自己真的好似擁有許多其他人所不能擁有,好似自己真的優越而特殊,卻不知所堆砌的不過是假象,一旦一個意外發生(無論天災人禍,或是疾病,甚至死亡),這些堆砌出的假象便立刻崩倒,化為烏有。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卻不是人人都能了然於胸,深刻體會的道理。畢竟,盲從已經是我們社會的麻痺劑:「人家有什麼我也要有什麼,人家怎麼樣我也要怎麼樣。」人們不斷比較那些沒有實質價值與意義的事物,希望藉著那些有形看得見的事物,鞏固自己生存的條件、存在的價值。但那是死胡同,行不通的,從外在堆砌而來的擁有,必然也會隨著外在的力量而破壞摧毀。

    有人靠投資致富,也因投資而破產;有人靠名聲地位而蒙利,也因名聲地位消逝而遭受冷淡對待;有人求外在的美而整型美容,卻也因為不持久而必須一直反覆整型美容;有人運用權謀獲得權勢,也因權謀丟掉權勢。

       這些是人世的遊戲,但無法充實生命。

    美國心理學協會前主席塞利格曼(Seligman)曾說:「充實生命必須發展自己的美德與長才。」換言之,你必須認識你自己這個獨特的生命,知道自己為誰,有哪些真正屬於你的美德與長才,並且運用這些美德與長才做真正有益他人與自己的事物。

    讓世界因你而更好,也讓你因世界的好而更好。而這份好,不在於外在物質如何的更加富裕與優渥,而是這世界的公平正義能更多些,這世界的愛與包容能更多些,這世界的憐憫與扶持能更多些,這世界的珍惜與保護能更多些,這世界的接納與尊重能更多些,這世界的祝福與付出能更多些….

    這些美與好的事能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質地,讓一個人能朝著善的方向提升。這份改變將會是恆久不變的。而你所發揮與付出的美德與長才,也將更長存於你的生命中,讓你的生命更加充實,更加滿足。你為這世界所創造的美好,並不因你生命的消逝而消失,能在累積更多的美好之後,為這世界留下更長存的價值。

    世界上有許多人都曾經尋求到出這樣的價值,德蕾莎修女為印度的貧窮臨終病人設立了一個照顧中心,將一生奉獻照顧著他們;馬偕博士將信仰與醫療同時帶進台灣,改變當時台灣人許多的生活困境;許多人奉獻他們的生命在第三世界救援著當地的難民,改變當地的生活與醫療品質。即使是沒有信仰的人,也有許多人以器官捐贈來利益他人,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可以藉著幫助他人創造無限的價值。

    這些人,也許有些被長久的記得,有些人則不,但他們為這世界創造的真善美聖卻是相同的流存下來,這是當他們生命不在時,都不因此就破壞毀滅的。

    當我們將人生建築在要擁有多少社會價值所認同的事物上時,也許暫時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好像可以掌握住生活的一切事物,並且符合社會所認定的優越條件。但當社會價值與社會認同的條件改變時,過去曾擁有的條件與事物可能瞬間成為虛無,必須重新再次追求。

    即使,所擁有的事物在這一輩子中都幸運的免於面臨失去的遭遇,但只要死亡一臨到,強烈的失落感受便會出現;強烈感受到怎麼一生所追求的事物瞬間就被剝奪,竟然這麼容易就與生命徹底的分離。

    因為死亡存在,你曾求的健康,如今會消失;你曾求的青春美貌,如今會消失;你曾求的富貴權重,如今會消失;你曾求的名聲地位,如今會消失;你曾求的事業成就,如今會消失;你曾求的親情愛情友情,如今也可能全部消失。

      什麼才能真正跨越死亡的挑戰與威脅,恆久長存呢?

    當它能通過死亡的挑戰與威脅,仍繼續存在於生命之中,那便能恆久存在。當你所做、所行、所付出、所獲得的能通過死亡的關卡而繼續存在,便能成就真正的永恆。就如智慧、慈愛、信心與勇氣,都不因死亡的發生而消逝,反而因死亡的發生,有機會藉著這人生最後的一個奧秘功課,累積與帶出更豐盛的智慧、慈愛、信心與勇氣。

    這提供我們一個簡單的方式來測量具有恆久長存價值的事物是什麼?只要拿到死亡面前量一量,它是短暫的價值還是恆久的價值便很快的顯現出來。

    許多人在生命即將消逝之際,才驚覺自己一生究竟在追求什麼?疑惑著為什麼一生努力在維繫的、努力在追逐的,在生命要終止時,卻不能為生命帶來恆久的滿足?

    如果,我們希望此生追求的是生命的永恆價值,是生命永恆的滿足,那麼,就從自己的美德發現起,並且,發揮在朝向真善美聖的方向,讓你的生命更真、更美、更善與更聖。當你真的尋求到時,死亡將不再威脅你,提醒你失去了什麼,而是成就你的生命成為了永恆。在某些人心中,將永恆的記住你;在某些人身上,有你永恆的祝福;而你生命的離去,也將帶著永恆不變的無憾與滿足,感謝與獲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