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關係的存在與失落

 

當我們在談失落前,需要先瞭解「依附關係」的存在。「依附關係」是指動物幼年可以獲得生存最重要的依靠,這份關係提供愛與照顧、溫暖與撫慰。特別是人類,「依附關係」讓人可以感受到有人在乎我、關心我,我的存在與某人是有所關連的。

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幸運與幸福的,好的依附關係帶來的是安全與信任的關係,壞的(有傷害性)依附關係卻可能為個體帶來痛苦、傷害與拒絕,及各種糾結的情緒感受。

有些時候,有些人更是過早就失去依附關係的對象,很早很早就經驗到被遺棄的恐懼,與強烈的孤獨與無助經驗。(請看下面所附的的影片)

失去母親的小猴子影片

http://www.wretch.cc/video/zeor0620&func=single&vid=6447386

 

當失落的傷痛在幼年時便發生時,個體會體會到許多殘忍的對待,與失去保護的恐懼,這對個體來說是很深刻與真實的經驗,雖然細節不一定會記得,但我們的大腦情緒中樞卻已經為我們深深的留下情緒記憶,讓我們記得這種情境下的感受情緒,為的是要在後來提醒我們,可怕的事又發生了,我們必須要提高警覺,或是知道該怎麼行動。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有所失去時,或是經驗到關係的結束與分離時,我們很容易時光倒轉,彷彿回到幼童時般的無助與驚嚇,經驗到徹底的脆弱與恐懼。經驗會喚起我們對失落的所有反應,因為我們要有所因應,危機又發生了,穩定被破壞了,幸福被剝奪了....我們該怎麼面對?!

在上一講,我們談到悲傷是失落的正常且是自然的反應,悲傷和憂鬱並不是相同的狀態(容後再談),若是建立過關係,真的付出情感與感受愛,失去這一份關係時,是不可能沒有感受的,都會有些失望、掙扎、難過、哀傷、生氣、不情願、否認、討價還價之類的情緒,也需要有一段歷程去適應,去接受,以及去調整改變後的生活。

但往往一旦被勾起過去早期的未完成悲傷,或是幼年時未意識到的失落經驗,我們就會完全的跌落進那些被壓抑到潛意識的痛苦分離經驗,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撕裂與剝奪。因此,並非完全是因為此時的失落所引發的反應,在我們社會,由於悲傷與失落並不是那麼及時可以被關懷、被協助,所以,許多人的反應裡,或多或少都帶有過去幼年時未被安撫、未被看見、未完成的失落反應與傷痛記憶。

當我們在瞭解個體悲傷反應時,一來我們關心「現在」的失落所引發的壓力與危機影響,二來,我們關切「過去」個體的失落經驗與被對待經驗,來整合性的理解,具脈絡的理解,何以此時的失落是如此展現。

因此,過去的依附品質與分離經驗,便是一個悲傷工作者關心的核心主題,也是帶著悲傷者重返幼童經驗的歷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