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兩三年在台灣南北城鄉、學校、醫院進行悲傷工作的宣導、演講、工作坊....有收穫,確實有機會接觸台灣南北各領域、各單位、各路人馬對失落與悲傷的概念與疑惑。也更加精確的瞭解對於專業人士與一般人士在探討與瞭解失落與悲傷方面的需求與缺乏。


但誠實的說,我也看見了限制,很大的限制:時間的限制、專業背景的限制、知識層面的限制、個人成長歷程的限制.....因為限制很多、很複雜,往往大鍋頭的把各種需求、各種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想全部照顧到,想完整滿足到,難上加難。我比早年(那20幾歲時,很單純只需要分享與說臨終關懷故事的我),更加的敏感到這些需求與缺乏的存在,也更加體認到把悲傷實務,結合專業知識技能的困難。若是著重在分享,與敘說經驗,我可以感受到專業人士的不滿足(不曉得有沒有人在底下os:沒有專業可言),但若顧及專業,想要系統而有秩序的把悲傷工作經驗說完整,就會感受到聆聽的人迷惘與缺乏感動,而呈現放空狀。


想要把眾多人的需要顧及到,往往就是兩邊都顧不到而挫折。


用了很久的時間在沈澱與思索,如何突破這種瓶頸,如何能實際的培養出更多能夠陪伴悲傷的人,以及與悲傷人共在、共情的專業人。


今天覺得即將能孵出一顆夢想蛋。能把失落悲傷的工作者做出更務實、更有建設性、更有系統的培育計畫。


明年,三、四月開始,我計畫著手為期一年的失落悲傷專業養成計畫。培育出願意在失落悲傷領域付出心力的工作者。當然,我希望(發願)希望來參與的人不是看到究竟這計畫可以為他帶來多少背後的資源與工作機會,而是在他能力所及之處,在他的生活與專業方面,他都願意一同為台灣的失落悲傷者(各族群)付出關懷與愛。因為唯有愛,可以療癒悲傷。


一年的計畫,我希望從初階團體、進階團體,到演練團體、督導團體,完整的,有系統與階段的讓人完整學習與接觸。


這是一個新的嘗試,雖然我仍會持續在台灣南北跑透透,倡導失落悲傷關懷的重要,但有系統的培育出有情緒接觸能力,能貼近悲傷、真實陪伴的工作者,是我準備孵的夢。這是台灣的需要(雖然這樣說好像有點唱高調),但我確實已感受到各地、各個角落的需要。我想結合更大的力量,並且希望有人接續做下去。


歡迎社工專業、心理專業、輔導專業的學習者,可以一同來築夢。但因為我有我的系統,與強調的專業能力與態度,所以可能會有一些考量與抉擇機制,不是一般課程那樣,有繳費有報名就能全程參與。而且,為了不再發生大鍋頭的現象,在背景上會有所篩選(可能需要先面談,並且做一個失落概念的小測驗)。如果大家有什麼看法與建議,也歡迎留言供我參考。


感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